2005年10月14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农庄热”急需法律围墙
本报首席记者 余春红

  一大片田野加上几幢配套齐全的房舍,高高的围墙一圈,一个“世外桃源”就开门迎客了。“生态农庄”、“田野农庄”……如今,各式各样的农庄在各地涌现,农庄经济倍受追捧。这种新的农业项目被称作是“三农”经济发展的新亮点,但是在这股农庄热方兴未艾的时候,农庄已经急需法律围墙的呵护和管束。
  沿着石阶而上,两旁装修朴素的小木屋错落有致,有棋牌室,有茶室,也有可供住宿的套房。篱笆内群鸡起舞,池塘内群鱼戏水。这就是绍兴县平水镇的“家友山庄”,厌烦了城市喧哗的城里人纷纷到农庄来感受一番天蓝、水绿、草青的野趣。绍兴县在两年间诞生了37位农庄庄主;东阳“生态农庄”遍地,昔日的山沟沟如今成了“聚宝盆”;嵊州农民跑到湖州砸下8000万建农庄……农庄热像一股旋风在我省各地掀起。
  显而易见,农庄热给农村和农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,农庄经济也成了农业经济新的亮点。据龙泉市有关部门统计,今年一年当地的农庄经营收入可达9000万元。
  但是作为近年来出现的农业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事物,“农庄热”的背后毋庸讳言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和问题。农庄一建起来往往就是几百亩,占用土地数量较大,且遍地开花的农庄缺少统一的整体规划。省农业厅有关人员告诉记者,缺乏规划这是农庄热直接造成的现象。
  农庄要大量的土地种养农作物,还要建设管理用房及接待游客的场所。而为了充分地吸引游客,不少庄主除了在特色农作物上下工夫外,还难免“大兴土木”。对于这块非农建设用地,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,目前有很多是未经审批的,而且这部分用地到底属于什么性质,也存在着极大的分歧,很难界定,农庄建房用地标准更无从谈起。
  农庄吸引了城市人的眼球,但是至今农庄对外开放经营所具备的要求和标准均没有制订。
  省农业厅产业处有关人员说,目前关于农庄立法而言,不具有单独立法的可能性,最有可能,也可以期待的是由政府出台相关的规章以规范农庄建设。